首頁玄幻小說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二百一十四章

本周推薦: 規則怪談:我能無限回檔 龍虎道主 妾身要上進 末世:開局推倒病嬌校花 妹妹被殺後,我化身周處復仇 武道丹帝葉炎雲飛雪 我跑長途遇到的那些邪乎事 人在三國:從傳道起家 大明:五年狗縣令,震驚朱屠夫 桃運山村小神醫(我不是老中醫) 抗戰:川軍入晉,開啟大將之路 高律師又在偷偷吃醋 末世神魔錄 穿越反派之子 異常生物見聞錄 修真四萬年 星辰之主 混沌劍神 無上神帝牧雲 流浪在諸天世界 茅山捉鬼人 諸天從嬰開始 玄鑒仙族無錯版 神話之我是傳奇

第二百一十四章

    此外西遊記里另一大比較引人注目的形象,就是牛魔王了,因為他號稱平天大聖,和孫悟空的齊天大聖相差不多。

    而大家都知道,牛魔王的原型是「牛」,他的形象上具有諸多牛的特徵。

    而「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所具有的特殊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因為中國具有傳統的十二生肖屬相,其中就包括中「牛」,提及最多的是它勤勞耕作的美德。

    在古代,中國用牛進行耕作的歷史十分久遠,因此對於農業來說,牛的貢獻非常巨大。

    在《詩經·小雅·無羊》中就有與牛相關的詩句「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爾牛來思,其耳濕濕。或降於阿,或飲於池,或寢或訛。爾牧來思,何衰何笠,或負其餱,三十維物,爾性則具」。

    當然,牛魔王形象的「牛」淵源,肯定是從普通的耕牛而來。

    值得注意的是,與之關係更為緊密的是牛文化的形成以及人們對「神牛」崇拜。

    像是獸首人身的「牛王」神話。

    因為遠古年代,各個民族的文化發展處在最低級的發展階段,人們基於對自然的無知和敬畏,又帶着諸多理想和願望,從而創造出許多神話。

    比如各民族神話中都出現了以動物外形去塑造形象的現象,如埃及的太陽神荷拉斯為鷹。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思想的變化,人獸同身的形象出現,特別是出現了獸首人身之相的神話形象,如黑暗之神塞特和阿努比斯。

    中國則出現了人首蛇身的女媧開天闢地的神話,其中炎帝神農氏即以牛首人身的形象出現,在諸多古籍中均有相關記載,除此以外,中華名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在傳說中也是牛首龍身。

    而在少數民族的創世神話中也有相關「牛王」的描繪,藏族神話關於萬物起源里與牛有關的開天闢地神話,其中有談及牛的頭、眼、腸、毛、蹄、心臟等變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十分生動具體。

    由此而觀,以牛首形象出現的王在中國神話中也是廣泛流傳的,這不但體現了中國文化中萬物皆有靈性的思想,更表明將牛神化為牛王這種現象是中國民族文化自古就有的。

    從以上這些形象進一步推論,可以看出牛王都是有着強大之身,宏偉之舉的神人,被整個民族所敬仰和崇拜。

    其次是節日習俗里的「牛王」崇拜。

    因為牛神話在中國古代社會廣泛流傳,由此產生了和牛王有關的節日習俗。

    隨着朝代的變遷,地域的不同,各個民族產生的相關節日也各有不同。

    比如仡佬族農曆十月初一舉行「敬牛王菩薩」、「祭牛王」活動,據說這天是牛的生日。

    壯族的「牛王節」又稱「牛魂節」或「開秧節」。

    雲南麗江納西族每年兩次「敬牛王」,大小涼山彝族在祭祖和送祖先靈牌時,要組織男性青年背氂牛尾巴,邊歌邊舞,敘述人類的起源,祖先的遷徙,名曰氂牛尾巴舞。

    這可能是模仿圖騰的舞蹈形式,反映出對「牛」圖騰的信仰和頌揚。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五四引《蓼花州閒錄》「明中原來者,雲北方有牛王廟,畫牛百於壁,而牛王居其中間」。

    由牛王神話而產生的習俗和節日,使牛王神話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並且具有傳承性的特點。

    同時,這些習俗和節日的產生和流傳,也讓牛王的形象成為人們想像的基點,進而有了諸多形象化的動作化的模仿和虛構。

    由此而來,神話中的牛王從虛空的崇拜逐漸形成人的具體形象,甚至帶有了人性的某些特點。

    而這些都為牛王形象進一步文學化做了諸多鋪墊。

    還有就是佛教文化中的「牛」。

    大家都知道西漢末東漢初佛教傳入,後代廣為傳播,在長期與中國本土宗教與文化的碰撞中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牛」也不無例外地成為了佛教文化中神物。

    在佛教文化中,牛王成為形容無上至尊如來的常見之語。

    在如來身相的八十種好之中,其中就有一項是「行步安平,猶如牛王」,用牛的安穩步態來形容如來的行走之相,側面體現出了對牛的尊崇。

    在佛經中以牛作為菩薩坐騎的相關描述為數不少。

    《法華經》以牛車來比喻菩薩乘,以大白牛車來比喻惟一佛乘,即大乘妙法;《六祖壇經》中的大威德明王,即是以水牛為坐騎;《大日經疏》卷六也提到以水牛為菩薩坐騎;《八字文殊軌》中則說其水牛為座,身材高大,且遍身火焰,展現出極忿怒形。

    另外,與牛的佛教意義相關的成語有牛皮龍鬚、牛驢二乳、牛頭阿旁,泥牛入海,犁牛愛尾。

    露地白牛是佛家之語演變而來,用以喻指證悟究竟,體達清淨自在的悟境。

    《法華經·譬喻品》中,以白牛譬喻一乘教法,從而指無絲毫煩惱污染的清淨境地為露地白牛。

    還有就是禪宗中的「牧牛」。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禪宗作為佛教中國化的宗教形態出現,進而被廣為接受和推崇。

    相對於佛教,禪宗更關注人性本體,使佛的虛幻本相人性化,宣揚眾人頓悟則皆可成佛之說,其中正是以牛的形象來寓意芸芸眾生的心。

    以《十牛圖》為例,分別以「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人牛俱忘、返本還原、入廛垂手」來表現十個境界。

    禪宗重要典籍《五燈會元》載石鞏慧藏「一日在廚房作務次,祖問:『作什麼?』曰:『牧牛。』祖問:『作麼生牧?』曰。『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祖曰:『子真牧牛。』」

    南泉普願禪師是善於以牛說法的大德,「王老師自小養了一頭水牯牛,擬向東溪放,不免食它國水草,向西溪放,亦不免食他國水草。如今不免隨分納些些,總不見得」。

    另外,《南行述牧童歌十五首》《阿含經》提到十二種牧牛方法。

    這些方法的提出都是為了借牧牛來譬喻調和心身的修行要領。

    由此而看,在佛教文化中牛是高高在上的如來的化身,禪宗又使牧牛成為芸芸眾生修行之喻。

    這種寓意上從神到人的漸變促使牛的形態進一步趨向平民化與人性化,進而為牛鬼形態的出現做鋪墊。

    以及出現了牛頭鬼的形態。

    的確,「牛頭鬼」同樣也來源於佛教文化,又稱阿傍,或稱為牛鬼阿傍,是陰曹地府中閻王的卒官。

    《楞嚴經》卷八謂:「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

    牛頭鬼雖然不為惡鬼,但就其形象而言,已經脫離了「牛王」之特徵而轉向傳統文化中「鬼」的基本形態。

    此外,在其他經義中,牛也具有了「惡」的本性。

    三國支謙譯《撰集百緣經》「有五百水牛甚大,兇惡此牛群中有大惡牛,抵突傷人,難可得過爾時如來,於五指端化五師子,在佛左右,四面周匝,有大火坑口時彼水牛,甚大惶怖長跪伏若,欲世尊足」。

    《降魔變文》中有舍利弗與六師鬥法的情節,六師「化出一頭水牛,其牛乃瑩角驚天,四蹄似龍泉之劍」。


    在佛教文化中,牛形象逐漸多元化,其中「牛頭鬼」形態的出現,體現出它由善良到兇狠,由溫順到乖張的變化。

    「牛」的形象和寓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從而也影響了後世文學作品及其他各類文化藝術作品。

    牛的形象在各類作品中層出不窮、形態各異,可以說這也為牛魔王這個人物的創作提供了文化背景和形態藍本,是作者的創作基石。

    而關於牛魔王故事的溯源的話,怎麼說呢,《西遊記》中的牛魔王故事精彩絕倫,但相關於牛魔王這個人物的故事及傳說,並不是在《西遊記》中才開始出現。

    它在中國流傳下來的諸多佛經故事、神話傳說中是有着相關描述的。

    這些形式各樣,取材各類的故事從形態外貌,人物關係,性格語言上步步推進,逐漸塑造出牛魔王這一鮮活的神魔形象。

    為《西遊記》中一系列的牛魔王故事及為作者進一步刻畫牛魔王家族成員在取經故事中的特殊形象奠定了基礎。

    以下咱們可以把牛魔王相關故事發展分成了兩個部分進行探究,這些多種多樣的情節故事對於牛魔王及其家族成員的形象定位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義。

    像是印度神話與中國寶卷中的牛魔王故事。

    在印度神話中,有水牛魔希娑大敗天帝因陀羅及眾天神,從而激怒三大神用火創造出杜爾迦女神最終打敗水牛魔的故事。

    這一神話傳說中的水牛魔已具備了魔王的強大實力與諸神相抗衡,並且有了神魔大戰的具體化過程及被收服的情節模式。

    這一神話的描繪,使得水牛魔的強大魔力得以具體的展現,並且形成了一個眾神大戰牛魔的完整故事結構,故事也以魔王被擒收尾。

    雖然具體人物和情節上有着諸多不同,但善戰勝惡的主題是相同的。

    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入鬼子母國處第九」中,有「鬼子母」這個人物出現,但和鐵扇公主不為同一個人,故事情節也與牛魔王故事完全不同。

    《朴通事諺解》卷下「今按法師往西天時,初到獅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兒怪,幾死僅免。」其中已提到「紅孩兒怪」。

    《銷釋真空寶卷》講述一些與佛教有關的故事。

    此寶卷涵蓋了元、明、清時期,是一種新的通俗文學體裁,其中有關於牛魔王及其家族故事穿插在唐僧西天取經故事中。

    「正遇着,火焰山,黑松林過;見妖精,和鬼怪,魍魎成群。羅剎女,鐵扇子,降下甘露;流沙河,紅孩兒,地勇夫人。牛魔王,蜘蛛精,設入洞去;南海里,觀世音,救出唐僧」

    這段文字中的「羅剎女」、「紅孩兒」、「牛魔王」均為《西遊記》中的人物,且相關對應的法器和受難也有所提及。

    以及元明雜劇中的牛魔王故事。

    在元明雜劇中,也有諸多涉及牛魔王故事的劇本。

    元代《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主體情節為二郎神無意射破鎖魔鏡,造成「射破鎖魔寶鏡,走了兩洞妖魔:金睛百眼鬼,九首牛魔羅王」的後果。

    後二郎和哪吒降伏妖魔。其中第四折有牛魔王受降於二郎神與哪叱的故事,與《西遊記》中哪叱擒伏牛魔王的情節十分類似:

    〔四門子」牛魔王怎當神雄勢,他見了也走如飛。「院主雲」俺這壁是那吒出馬,三頭六臂顯神威,變化多般敢戰敵。他是那玉結連環都帥首,殺的那霧罩乾坤天地迷。探子,慢慢的再說一遍……

    「院主雲」俺這壁兩員神將出馬,選幾個呼的風喚的雨偏能廝殺,騰的雲駕的霧快顯神通。

    有大鬼和小鬼能輪大斧,有雷聲和霹靂亂散頑兵。

    殺的那金睛百眼難逃命。

    牛魔羅王武藝低,二郎驅使天兵將,那吒顯耀虎狼威。

    你慢慢的再說一遍。「末唱」

    「古水仙子」騰騰騰火焰起,見見見火輪上煙迷四下里。火火火降魔杵偏着,颼颼颼火星劍緊劈。

    他他他繡球兒高滾起,呀呀呀牛魔王怎生支持。

    來來來縛妖索緊綁住,是是是回軍也齊將金鐙系。俺俺俺得勝也盡和凱歌回。

    第二部分則是《西遊記》取經故事形成過程中的相關於牛魔王及其家族的故事。

    其主要作用在於豐滿了牛魔王家族故事,讓人性的色彩點亮牛魔王家族,從而使整個牛魔王故事向着更為曲折和生動的方向發展。

    像是明代楊景明的《西遊記》雜劇第五本第十八出「迷路問仙」、第十九出「鐵扇凶威」、第二十齣「水部滅火」講述了唐僧師徒路遇火焰山的經歷,但劇中的鐵扇公主並無夫婿,也有一柄鐵扇子。具體如下:

    第十八出迷路問仙:「仙雲」俺此間不五百里,有一山,名曰火焰山。

    山東邊有一女子,名曰鐵扇公主。他住的山,名曰鐵鎈峰。使一柄鐵扇子,重一千餘斤。

    上有二十四骨,按一年二十四氣。一扇起風,二扇下雨,三扇火即滅,方可以過……

    「行者雲」他有丈夫沒有?

    「山神雲」沒丈夫……

    第二十齣水部滅火

    「觀音上雲」老僧觀世音是也。唐僧過不得火焰山,孫悟空來告,我差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箕水豹、壁水犭俞、參水猿等,水部神通,水能滅火,就除此火山之害,免使後人受苦。

    傳吾法旨,着神將跟孫悟空去,便要唐僧過山。風雨雷電神,即時下中界,我着他火焰不能燒,刀侵斷斷壞。

    「下」……

    正名

    女人國遭險難採藥仙說艱難。

    孫行者借扇子唐僧過火焰山。

    以上是《西遊記》雜劇關於鐵扇公主的相關劇本,在第十二出「鬼母皈依」中涉及到了紅孩兒的相關情節。

    由此可以看出劇中「紅孩兒」即愛奴兒和《西遊記》中的形象較為相似,但他的母親並不是鐵扇公主,而是鬼子母。

    但劇情上已經和小說有諸多相似之處,如孫悟空背紅孩兒等情節。

    ……

    ……

    ……

    

    



  
相關:  買宋    我只想安靜的畫漫畫  我有一柄打野刀  洪荒之永恆天帝  我有五十四張英雄牌  

更新推薦: 星辰之主 春麗和奶奶 將軍好兇猛 陸地鍵仙 國民神醫 最強戰神 星界蟻族 模擬修仙傳 大魏芳華 大荒劍帝 一劍絕世 武夫

搜"我竟然是白骨精"
360搜"我竟然是白骨精"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