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小說大宋梟途第三百四十三章 日本美女

本周推薦: 全球冰封我打造了末日安全屋 撿漏:有了透視眼後,我財色雙收 光陰之外 重生之大國工匠 我的26歲女房客 修羅武神 詭異世界大玩家 吞噬星空:美食震驚宇宙 大唐逍遙駙馬爺 從機械師開始無限轉職 凡人:打怪升級,我享長生! 神算萌妻:傅太太才是玄學真大佬 唐朝好地主 唐朝工科生 重生之民國元帥 軍工科技 超級兵王 身處東京的我只想鹹魚 重生南美做國王 不滅武尊 滅世武修 山溝皇帝 三國之召喚猛將 花豹突擊隊

第三百四十三章 日本美女

    測試廣告1

    …

    右路軍打到周防和長門之後,因為地形對日軍太有利了,右路軍和日軍暫時膠着起來無法再前進。一窩蟻  www.yiwoyi.com

    至於左路軍,始終杳無音訊。

    直到十一月末,蔡仍終於得到已經杳無音訊了一個多月的左路軍的消息。

    只不過,這消息並不是由飛奴傳回來的,而是由兩棲軍一個名叫「諸能」的指揮使送回來的。

    原來——

    左路軍最初行進的非常順利。

    可就在左路軍快要靠岸的時候,突然颳起了一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巨型颱風。

    那場颱風不僅摧毀了兩棲軍近百艘大船,還讓兩棲軍迷失了方向。

    當時,被摧毀的近百艘大船中,就有承載着通訊部的幾艘大船,左路軍的通訊系統因此幾乎完全被摧毀。

    面對這種出師不利的情況,有人建議韓世忠和李寶撤回去,然後再從長再議。

    可韓世忠不同意,他對眾人說:「現在往前和往後一樣找不到路,而王上說日本像一條長長的帶子豎立在東方,因此咱們只要往東方行進,總能到達日本。」

    李寶仔細考慮過後,支持韓世忠的想法。

    最終,左路軍就在迷路的情況下繼續向東行進。

    可能是因為方向錯了,一直行駛了十七天,左路軍才終於靠岸。

    可能否極泰來吧,在即將靠岸的時候,竟然被他們撞到了一艘本地的漁船。

    在那艘漁船上的漁民的帶領下,左路軍殺到了一片類似港口的地方,並奪下了那處地方,然後從那裏登陸。

    登陸以後,左路軍帶去的日本武士反覆跟當地人確認,才知道他們登陸的地方是蝦夷地,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

    (這個時代,北海道並不是日本的一部分,它上面住的是阿伊努族人,他們極為落後,說茹毛飲血都不為過。)

    蝦夷地被當地土著割據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勢力,他們之間又有着某種斬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見左路軍入侵他們的家園,他們很快便聯合在一些,然後組織了一支三萬多人的武裝企圖抵禦左路軍的入侵。

    那一仗,可以說是一點懸念都沒有(可以參考歐洲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戰爭)——左路軍幾乎零傷亡消滅了阿伊努族人聯軍,然後佔領了蝦夷地的幾片主要區域。

    不過——

    佔領蝦夷地並不是左路軍的戰略目標,左路軍的戰略目標是奇襲日本都城京都。

    而據那些日本武士打聽到的消息,蝦夷地離京都,可能比九州島離京都還遠,中間還有奧羽地區(本州島的東北部,就是從東京往上的那一塊)所阻隔。

    韓世忠等人反覆研究地圖,不知該怎麼辦是好?

    最後,韓世忠一咬牙,決定水陸並進繼續向京都推進。

    韓世忠是這麼跟左路軍的一眾將領和文官說的:「此戰,並非咱們左路軍一軍之戰,還有右路軍和中路軍,另外還有遼東的二三十萬大軍,咱們南下,勢必要打日本一個措手不及,日本也勢必要調大軍回來阻擊咱們,那樣一來,右路軍的壓力必將大減,說不定就能破開日軍南邊的防禦,進而取得此戰的最終勝利。」

    韓世忠說服了眾人,然後韓世忠留下了一營人馬清理蝦夷地的殘軍,率領剩餘大軍南下攻打奧羽地區。

    數日後,左路軍便在出羽國登陸。

    此時的奧羽地區,也是由大和朝廷征服之前的舊土著割據自治,類似於後世的殖民地。

    在文明程度上,奧羽地區比蝦夷地強點,但也強得很有限。

    左路軍在這裏完全領略到了原始社會的「淳樸風情」,地廣人稀、刀耕火種、野獸出沒,連一座稍微像樣的城市都找不出來,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還不如崛起前的女真人。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日本文明的誕生都已經是公元二世紀的事了。

    而大和朝廷的雛形更是直到六世紀才形成,平安時代則開始於九世紀。

    因此,哪怕有中原天朝大力輸入中原文化,想要日本人這麼快就從一個個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坐火箭直接進入統一的封建國家階段,也實在是有點兒強人所難。

    (想像一下,夏朝的中國大致上應該是一副什麼模樣,就不會覺得平安時代的日本社會發展遲緩了。)

    更何況,雖然國家尚未真正統一,但統治日本的貴族公卿們卻已經早早地腐朽了。

    他們放着開疆拓土、富國強兵的重任不管,一門心思地寄情山水,燒香拜佛,吟誦詩歌,鑽研書法,陶冶情操。

    更絕的是,這時的公卿貴族們,還把全日本的其餘地方一律視為「鄉下」,甚至是視為「鬼地」,認為去那些地方轉一轉都會沾染上晦氣,恨不得一輩子都縮在風景秀美、佛寺林立的京都城裏不肯出來。

    偶爾有幾個離京的傢伙,多半不是因為流放就是因為貶謫,或者是出奔躲避****——走的人和送的人都是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還要留下遺書,並且一到了地頭就天天盼着儘快回來。

    因此,此時的日本,是一個上下完全脫節的畸形社會。

    此時的日本,唯一的文明城市就是京都,其餘地方都是邊窮地區。

    而日後那座繁華大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在現在的日本人的觀念之中,就跟我們後世中國人印象里的大西北差不多。

    在那裏崛起的幾家武士名門,最早其實都是京都公卿們打發過去鞏固邊疆的生產建設兵團。

    這些可憐的武士,必須一邊辛苦地抵禦分裂主義恐怖分子(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蝦夷人之類)的襲擊,一邊還要開墾土地種水稻自給自足,條件極為艱難。

    至於被派到那裏擔任國司之類職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的援助大西北的幹部。

    當然,因為奧羽地區已經開始和大和族人之間搞民族融合和同化,而且這裏是日本的邊疆,這裏原本其實是還有十餘萬日本武士的。

    只不過,前段時間,右路軍攻佔了九州島,而且正在向周防、長門和四國島發起猛攻,令奧羽地區的武士南下到陸奧國,隨時準備支援南面的戰鬥。

    也正是因為如此,左路軍才能輕而易舉的進入出羽國。

    左路軍很快就佔領了出羽國的幾個要地,然後繼續南下陸奧國。

    諸能帶領本部船隊回來報信時,韓世忠正在尋求跟奧羽地方的武士決戰。

    因此,左路軍之後的消息,諸能也不知道,得等到右路軍跟左路軍再建立起聯繫之後,才能知曉。

    聽完諸能的匯報,蔡仍長出了一口氣!

    雖然左路軍在那場大颱風中損失了近萬兵馬,也沒有完成之前制定的作戰計劃,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聯繫上了,而且主力並未有太大的傷亡,並且還在積極作戰當中。

    這就是不幸中的大幸。

    左路軍上下也知道,他們此戰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失誤,如果蔡仍追究起來,他們絕難逃一個「貽誤戰機」的罪名。

    所以,韓世忠、李寶等人一合計,便給蔡仍送來了一百名日本美女「賄賂」蔡仍。

    …

    右路軍打到周防和長門之後,因為地形對日軍太有利了,右路軍和日軍暫時膠着起來無法再前進。

    至於左路軍,始終杳無音訊。

    直到十一月末,蔡仍終於得到已經杳無音訊了一個多月的左路軍的消息。

    只不過,這消息並不是由飛奴傳回來的,而是由兩棲軍一個名叫「諸能」的指揮使送回來的。

    原來——

    左路軍最初行進的非常順利。

    可就在左路軍快要靠岸的時候,突然颳起了一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巨型颱風。

    那場颱風不僅摧毀了兩棲軍近百艘大船,還讓兩棲軍迷失了方向。

    當時,被摧毀的近百艘大船中,就有承載着通訊部的幾艘大船,左路軍的通訊系統因此幾乎完全被摧毀。

    面對這種出師不利的情況,有人建議韓世忠和李寶撤回去,然後再從長再議。

    可韓世忠不同意,他對眾人說:「現在往前和往後一樣找不到路,而王上說日本像一條長長的帶子豎立在東方,因此咱們只要往東方行進,總能到達日本。」

    李寶仔細考慮過後,支持韓世忠的想法。

    最終,左路軍就在迷路的情況下繼續向東行進。

    可能是因為方向錯了,一直行駛了十七天,左路軍才終於靠岸。

    可能否極泰來吧,在即將靠岸的時候,竟然被他們撞到了一艘本地的漁船。

    在那艘漁船上的漁民的帶領下,左路軍殺到了一片類似港口的地方,並奪下了那處地方,然後從那裏登陸。

    登陸以後,左路軍帶去的日本武士反覆跟當地人確認,才知道他們登陸的地方是蝦夷地,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

    (這個時代,北海道並不是日本的一部分,它上面住的是阿伊努族人,他們極為落後,說茹毛飲血都不為過。)

    蝦夷地被當地土著割據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勢力,他們之間又有着某種斬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見左路軍入侵他們的家園,他們很快便聯合在一些,然後組織了一支三萬多人的武裝企圖抵禦左路軍的入侵。

    那一仗,可以說是一點懸念都沒有(可以參考歐洲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戰爭)——左路軍幾乎零傷亡消滅了阿伊努族人聯軍,然後佔領了蝦夷地的幾片主要區域。

    不過——

    佔領蝦夷地並不是左路軍的戰略目標,左路軍的戰略目標是奇襲日本都城京都。

    而據那些日本武士打聽到的消息,蝦夷地離京都,可能比九州島離京都還遠,中間還有奧羽地區(本州島的東北部,就是從東京往上的那一塊)所阻隔。

    韓世忠等人反覆研究地圖,不知該怎麼辦是好?

    最後,韓世忠一咬牙,決定水陸並進繼續向京都推進。

    韓世忠是這麼跟左路軍的一眾將領和文官說的:「此戰,並非咱們左路軍一軍之戰,還有右路軍和中路軍,另外還有遼東的二三十萬大軍,咱們南下,勢必要打日本一個措手不及,日本也勢必要調大軍回來阻擊咱們,那樣一來,右路軍的壓力必將大減,說不定就能破開日軍南邊的防禦,進而取得此戰的最終勝利。」

    韓世忠說服了眾人,然後韓世忠留下了一營人馬清理蝦夷地的殘軍,率領剩餘大軍南下攻打奧羽地區。

    數日後,左路軍便在出羽國登陸。

    此時的奧羽地區,也是由大和朝廷征服之前的舊土著割據自治,類似於後世的殖民地。

    在文明程度上,奧羽地區比蝦夷地強點,但也強得很有限。

    左路軍在這裏完全領略到了原始社會的「淳樸風情」,地廣人稀、刀耕火種、野獸出沒,連一座稍微像樣的城市都找不出來,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還不如崛起前的女真人。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日本文明的誕生都已經是公元二世紀的事了。

    而大和朝廷的雛形更是直到六世紀才形成,平安時代則開始於九世紀。

    因此,哪怕有中原天朝大力輸入中原文化,想要日本人這麼快就從一個個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坐火箭直接進入統一的封建國家階段,也實在是有點兒強人所難。

    (想像一下,夏朝的中國大致上應該是一副什麼模樣,就不會覺得平安時代的日本社會發展遲緩了。)

    更何況,雖然國家尚未真正統一,但統治日本的貴族公卿們卻已經早早地腐朽了。

    他們放着開疆拓土、富國強兵的重任不管,一門心思地寄情山水,燒香拜佛,吟誦詩歌,鑽研書法,陶冶情操。

    更絕的是,這時的公卿貴族們,還把全日本的其餘地方一律視為「鄉下」,甚至是視為「鬼地」,認為去那些地方轉一轉都會沾染上晦氣,恨不得一輩子都縮在風景秀美、佛寺林立的京都城裏不肯出來。

    偶爾有幾個離京的傢伙,多半不是因為流放就是因為貶謫,或者是出奔躲避****——走的人和送的人都是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還要留下遺書,並且一到了地頭就天天盼着儘快回來。

    因此,此時的日本,是一個上下完全脫節的畸形社會。

    此時的日本,唯一的文明城市就是京都,其餘地方都是邊窮地區。

    而日後那座繁華大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在現在的日本人的觀念之中,就跟我們後世中國人印象里的大西北差不多。

    在那裏崛起的幾家武士名門,最早其實都是京都公卿們打發過去鞏固邊疆的生產建設兵團。

    這些可憐的武士,必須一邊辛苦地抵禦分裂主義恐怖分子(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蝦夷人之類)的襲擊,一邊還要開墾土地種水稻自給自足,條件極為艱難。

    至於被派到那裏擔任國司之類職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的援助大西北的幹部。

    當然,因為奧羽地區已經開始和大和族人之間搞民族融合和同化,而且這裏是日本的邊疆,這裏原本其實是還有十餘萬日本武士的。

    只不過,前段時間,右路軍攻佔了九州島,而且正在向周防、長門和四國島發起猛攻,令奧羽地區的武士南下到陸奧國,隨時準備支援南面的戰鬥。

    也正是因為如此,左路軍才能輕而易舉的進入出羽國。

    左路軍很快就佔領了出羽國的幾個要地,然後繼續南下陸奧國。

    諸能帶領本部船隊回來報信時,韓世忠正在尋求跟奧羽地方的武士決戰。

    因此,左路軍之後的消息,諸能也不知道,得等到右路軍跟左路軍再建立起聯繫之後,才能知曉。

    聽完諸能的匯報,蔡仍長出了一口氣!

    雖然左路軍在那場大颱風中損失了近萬兵馬,也沒有完成之前制定的作戰計劃,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聯繫上了,而且主力並未有太大的傷亡,並且還在積極作戰當中。

    這就是不幸中的大幸。

    左路軍上下也知道,他們此戰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失誤,如果蔡仍追究起來,他們絕難逃一個「貽誤戰機」的罪名。

    所以,韓世忠、李寶等人一合計,便給蔡仍送來了一百名日本美女「賄賂」蔡仍。

    …

    右路軍打到周防和長門之後,因為地形對日軍太有利了,右路軍和日軍暫時膠着起來無法再前進。

    至於左路軍,始終杳無音訊。

    直到十一月末,蔡仍終於得到已經杳無音訊了一個多月的左路軍的消息。

    只不過,這消息並不是由飛奴傳回來的,而是由兩棲軍一個名叫「諸能」的指揮使送回來的。

    原來——

    左路軍最初行進的非常順利。

    可就在左路軍快要靠岸的時候,突然颳起了一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巨型颱風。

    那場颱風不僅摧毀了兩棲軍近百艘大船,還讓兩棲軍迷失了方向。

    當時,被摧毀的近百艘大船中,就有承載着通訊部的幾艘大船,左路軍的通訊系統因此幾乎完全被摧毀。

    面對這種出師不利的情況,有人建議韓世忠和李寶撤回去,然後再從長再議。

    可韓世忠不同意,他對眾人說:「現在往前和往後一樣找不到路,而王上說日本像一條長長的帶子豎立在東方,因此咱們只要往東方行進,總能到達日本。」

    李寶仔細考慮過後,支持韓世忠的想法。

    最終,左路軍就在迷路的情況下繼續向東行進。

    可能是因為方向錯了,一直行駛了十七天,左路軍才終於靠岸。

    可能否極泰來吧,在即將靠岸的時候,竟然被他們撞到了一艘本地的漁船。

    在那艘漁船上的漁民的帶領下,左路軍殺到了一片類似港口的地方,並奪下了那處地方,然後從那裏登陸。

    登陸以後,左路軍帶去的日本武士反覆跟當地人確認,才知道他們登陸的地方是蝦夷地,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

    (這個時代,北海道並不是日本的一部分,它上面住的是阿伊努族人,他們極為落後,說茹毛飲血都不為過。)

    蝦夷地被當地土著割據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勢力,他們之間又有着某種斬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見左路軍入侵他們的家園,他們很快便聯合在一些,然後組織了一支三萬多人的武裝企圖抵禦左路軍的入侵。

    那一仗,可以說是一點懸念都沒有(可以參考歐洲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戰爭)——左路軍幾乎零傷亡消滅了阿伊努族人聯軍,然後佔領了蝦夷地的幾片主要區域。

    不過——

    佔領蝦夷地並不是左路軍的戰略目標,左路軍的戰略目標是奇襲日本都城京都。

    而據那些日本武士打聽到的消息,蝦夷地離京都,可能比九州島離京都還遠,中間還有奧羽地區(本州島的東北部,就是從東京往上的那一塊)所阻隔。

    韓世忠等人反覆研究地圖,不知該怎麼辦是好?

    最後,韓世忠一咬牙,決定水陸並進繼續向京都推進。

    韓世忠是這麼跟左路軍的一眾將領和文官說的:「此戰,並非咱們左路軍一軍之戰,還有右路軍和中路軍,另外還有遼東的二三十萬大軍,咱們南下,勢必要打日本一個措手不及,日本也勢必要調大軍回來阻擊咱們,那樣一來,右路軍的壓力必將大減,說不定就能破開日軍南邊的防禦,進而取得此戰的最終勝利。」

    韓世忠說服了眾人,然後韓世忠留下了一營人馬清理蝦夷地的殘軍,率領剩餘大軍南下攻打奧羽地區。

    數日後,左路軍便在出羽國登陸。

    此時的奧羽地區,也是由大和朝廷征服之前的舊土著割據自治,類似於後世的殖民地。

    在文明程度上,奧羽地區比蝦夷地強點,但也強得很有限。

    左路軍在這裏完全領略到了原始社會的「淳樸風情」,地廣人稀、刀耕火種、野獸出沒,連一座稍微像樣的城市都找不出來,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還不如崛起前的女真人。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日本文明的誕生都已經是公元二世紀的事了。

    而大和朝廷的雛形更是直到六世紀才形成,平安時代則開始於九世紀。

    因此,哪怕有中原天朝大力輸入中原文化,想要日本人這麼快就從一個個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坐火箭直接進入統一的封建國家階段,也實在是有點兒強人所難。

    (想像一下,夏朝的中國大致上應該是一副什麼模樣,就不會覺得平安時代的日本社會發展遲緩了。)

    更何況,雖然國家尚未真正統一,但統治日本的貴族公卿們卻已經早早地腐朽了。

    他們放着開疆拓土、富國強兵的重任不管,一門心思地寄情山水,燒香拜佛,吟誦詩歌,鑽研書法,陶冶情操。

    更絕的是,這時的公卿貴族們,還把全日本的其餘地方一律視為「鄉下」,甚至是視為「鬼地」,認為去那些地方轉一轉都會沾染上晦氣,恨不得一輩子都縮在風景秀美、佛寺林立的京都城裏不肯出來。

    偶爾有幾個離京的傢伙,多半不是因為流放就是因為貶謫,或者是出奔躲避****——走的人和送的人都是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還要留下遺書,並且一到了地頭就天天盼着儘快回來。

    因此,此時的日本,是一個上下完全脫節的畸形社會。

    此時的日本,唯一的文明城市就是京都,其餘地方都是邊窮地區。

    而日後那座繁華大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在現在的日本人的觀念之中,就跟我們後世中國人印象里的大西北差不多。

    在那裏崛起的幾家武士名門,最早其實都是京都公卿們打發過去鞏固邊疆的生產建設兵團。

    這些可憐的武士,必須一邊辛苦地抵禦分裂主義恐怖分子(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蝦夷人之類)的襲擊,一邊還要開墾土地種水稻自給自足,條件極為艱難。

    至於被派到那裏擔任國司之類職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的援助大西北的幹部。

    當然,因為奧羽地區已經開始和大和族人之間搞民族融合和同化,而且這裏是日本的邊疆,這裏原本其實是還有十餘萬日本武士的。

    只不過,前段時間,右路軍攻佔了九州島,而且正在向周防、長門和四國島發起猛攻,令奧羽地區的武士南下到陸奧國,隨時準備支援南面的戰鬥。

    也正是因為如此,左路軍才能輕而易舉的進入出羽國。

    左路軍很快就佔領了出羽國的幾個要地,然後繼續南下陸奧國。

    諸能帶領本部船隊回來報信時,韓世忠正在尋求跟奧羽地方的武士決戰。

    因此,左路軍之後的消息,諸能也不知道,得等到右路軍跟左路軍再建立起聯繫之後,才能知曉。

    聽完諸能的匯報,蔡仍長出了一口氣!

    雖然左路軍在那場大颱風中損失了近萬兵馬,也沒有完成之前制定的作戰計劃,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聯繫上了,而且主力並未有太大的傷亡,並且還在積極作戰當中。

    這就是不幸中的大幸。

    左路軍上下也知道,他們此戰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失誤,如果蔡仍追究起來,他們絕難逃一個「貽誤戰機」的罪名。

    所以,韓世忠、李寶等人一合計,便給蔡仍送來了一百名日本美女「賄賂」蔡仍。

    …

    右路軍打到周防和長門之後,因為地形對日軍太有利了,右路軍和日軍暫時膠着起來無法再前進。

    至於左路軍,始終杳無音訊。

    直到十一月末,蔡仍終於得到已經杳無音訊了一個多月的左路軍的消息。

    只不過,這消息並不是由飛奴傳回來的,而是由兩棲軍一個名叫「諸能」的指揮使送回來的。

    原來——

    左路軍最初行進的非常順利。

    可就在左路軍快要靠岸的時候,突然颳起了一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巨型颱風。

    那場颱風不僅摧毀了兩棲軍近百艘大船,還讓兩棲軍迷失了方向。

    當時,被摧毀的近百艘大船中,就有承載着通訊部的幾艘大船,左路軍的通訊系統因此幾乎完全被摧毀。

    面對這種出師不利的情況,有人建議韓世忠和李寶撤回去,然後再從長再議。

    可韓世忠不同意,他對眾人說:「現在往前和往後一樣找不到路,而王上說日本像一條長長的帶子豎立在東方,因此咱們只要往東方行進,總能到達日本。」

    李寶仔細考慮過後,支持韓世忠的想法。

    最終,左路軍就在迷路的情況下繼續向東行進。

    可能是因為方向錯了,一直行駛了十七天,左路軍才終於靠岸。

    可能否極泰來吧,在即將靠岸的時候,竟然被他們撞到了一艘本地的漁船。

    在那艘漁船上的漁民的帶領下,左路軍殺到了一片類似港口的地方,並奪下了那處地方,然後從那裏登陸。

    登陸以後,左路軍帶去的日本武士反覆跟當地人確認,才知道他們登陸的地方是蝦夷地,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

    (這個時代,北海道並不是日本的一部分,它上面住的是阿伊努族人,他們極為落後,說茹毛飲血都不為過。)

    蝦夷地被當地土著割據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勢力,他們之間又有着某種斬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見左路軍入侵他們的家園,他們很快便聯合在一些,然後組織了一支三萬多人的武裝企圖抵禦左路軍的入侵。

    那一仗,可以說是一點懸念都沒有(可以參考歐洲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戰爭)——左路軍幾乎零傷亡消滅了阿伊努族人聯軍,然後佔領了蝦夷地的幾片主要區域。

    不過——

    佔領蝦夷地並不是左路軍的戰略目標,左路軍的戰略目標是奇襲日本都城京都。

    而據那些日本武士打聽到的消息,蝦夷地離京都,可能比九州島離京都還遠,中間還有奧羽地區(本州島的東北部,就是從東京往上的那一塊)所阻隔。

    韓世忠等人反覆研究地圖,不知該怎麼辦是好?

    最後,韓世忠一咬牙,決定水陸並進繼續向京都推進。

    韓世忠是這麼跟左路軍的一眾將領和文官說的:「此戰,並非咱們左路軍一軍之戰,還有右路軍和中路軍,另外還有遼東的二三十萬大軍,咱們南下,勢必要打日本一個措手不及,日本也勢必要調大軍回來阻擊咱們,那樣一來,右路軍的壓力必將大減,說不定就能破開日軍南邊的防禦,進而取得此戰的最終勝利。」

    韓世忠說服了眾人,然後韓世忠留下了一營人馬清理蝦夷地的殘軍,率領剩餘大軍南下攻打奧羽地區。

    數日後,左路軍便在出羽國登陸。

    此時的奧羽地區,也是由大和朝廷征服之前的舊土著割據自治,類似於後世的殖民地。

    在文明程度上,奧羽地區比蝦夷地強點,但也強得很有限。

    左路軍在這裏完全領略到了原始社會的「淳樸風情」,地廣人稀、刀耕火種、野獸出沒,連一座稍微像樣的城市都找不出來,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還不如崛起前的女真人。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日本文明的誕生都已經是公元二世紀的事了。

    而大和朝廷的雛形更是直到六世紀才形成,平安時代則開始於九世紀。

    因此,哪怕有中原天朝大力輸入中原文化,想要日本人這麼快就從一個個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坐火箭直接進入統一的封建國家階段,也實在是有點兒強人所難。

    (想像一下,夏朝的中國大致上應該是一副什麼模樣,就不會覺得平安時代的日本社會發展遲緩了。)

    更何況,雖然國家尚未真正統一,但統治日本的貴族公卿們卻已經早早地腐朽了。

    他們放着開疆拓土、富國強兵的重任不管,一門心思地寄情山水,燒香拜佛,吟誦詩歌,鑽研書法,陶冶情操。

    更絕的是,這時的公卿貴族們,還把全日本的其餘地方一律視為「鄉下」,甚至是視為「鬼地」,認為去那些地方轉一轉都會沾染上晦氣,恨不得一輩子都縮在風景秀美、佛寺林立的京都城裏不肯出來。

    偶爾有幾個離京的傢伙,多半不是因為流放就是因為貶謫,或者是出奔躲避****——走的人和送的人都是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還要留下遺書,並且一到了地頭就天天盼着儘快回來。

    因此,此時的日本,是一個上下完全脫節的畸形社會。

    此時的日本,唯一的文明城市就是京都,其餘地方都是邊窮地區。

    而日後那座繁華大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在現在的日本人的觀念之中,就跟我們後世中國人印象里的大西北差不多。

    在那裏崛起的幾家武士名門,最早其實都是京都公卿們打發過去鞏固邊疆的生產建設兵團。

    這些可憐的武士,必須一邊辛苦地抵禦分裂主義恐怖分子(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蝦夷人之類)的襲擊,一邊還要開墾土地種水稻自給自足,條件極為艱難。

    至於被派到那裏擔任國司之類職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的援助大西北的幹部。

    當然,因為奧羽地區已經開始和大和族人之間搞民族融合和同化,而且這裏是日本的邊疆,這裏原本其實是還有十餘萬日本武士的。

    只不過,前段時間,右路軍攻佔了九州島,而且正在向周防、長門和四國島發起猛攻,令奧羽地區的武士南下到陸奧國,隨時準備支援南面的戰鬥。

    也正是因為如此,左路軍才能輕而易舉的進入出羽國。

    左路軍很快就佔領了出羽國的幾個要地,然後繼續南下陸奧國。

    諸能帶領本部船隊回來報信時,韓世忠正在尋求跟奧羽地方的武士決戰。

    因此,左路軍之後的消息,諸能也不知道,得等到右路軍跟左路軍再建立起聯繫之後,才能知曉。

    聽完諸能的匯報,蔡仍長出了一口氣!

    雖然左路軍在那場大颱風中損失了近萬兵馬,也沒有完成之前制定的作戰計劃,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聯繫上了,而且主力並未有太大的傷亡,並且還在積極作戰當中。

    這就是不幸中的大幸。

    左路軍上下也知道,他們此戰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失誤,如果蔡仍追究起來,他們絕難逃一個「貽誤戰機」的罪名。


    所以,韓世忠、李寶等人一合計,便給蔡仍送來了一百名日本美女「賄賂」蔡仍。

    …

    右路軍打到周防和長門之後,因為地形對日軍太有利了,右路軍和日軍暫時膠着起來無法再前進。

    至於左路軍,始終杳無音訊。

    直到十一月末,蔡仍終於得到已經杳無音訊了一個多月的左路軍的消息。

    只不過,這消息並不是由飛奴傳回來的,而是由兩棲軍一個名叫「諸能」的指揮使送回來的。

    原來——

    左路軍最初行進的非常順利。

    可就在左路軍快要靠岸的時候,突然颳起了一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巨型颱風。

    那場颱風不僅摧毀了兩棲軍近百艘大船,還讓兩棲軍迷失了方向。

    當時,被摧毀的近百艘大船中,就有承載着通訊部的幾艘大船,左路軍的通訊系統因此幾乎完全被摧毀。

    面對這種出師不利的情況,有人建議韓世忠和李寶撤回去,然後再從長再議。

    可韓世忠不同意,他對眾人說:「現在往前和往後一樣找不到路,而王上說日本像一條長長的帶子豎立在東方,因此咱們只要往東方行進,總能到達日本。」

    李寶仔細考慮過後,支持韓世忠的想法。

    最終,左路軍就在迷路的情況下繼續向東行進。

    可能是因為方向錯了,一直行駛了十七天,左路軍才終於靠岸。

    可能否極泰來吧,在即將靠岸的時候,竟然被他們撞到了一艘本地的漁船。

    在那艘漁船上的漁民的帶領下,左路軍殺到了一片類似港口的地方,並奪下了那處地方,然後從那裏登陸。

    登陸以後,左路軍帶去的日本武士反覆跟當地人確認,才知道他們登陸的地方是蝦夷地,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

    (這個時代,北海道並不是日本的一部分,它上面住的是阿伊努族人,他們極為落後,說茹毛飲血都不為過。)

    蝦夷地被當地土著割據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勢力,他們之間又有着某種斬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見左路軍入侵他們的家園,他們很快便聯合在一些,然後組織了一支三萬多人的武裝企圖抵禦左路軍的入侵。

    那一仗,可以說是一點懸念都沒有(可以參考歐洲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戰爭)——左路軍幾乎零傷亡消滅了阿伊努族人聯軍,然後佔領了蝦夷地的幾片主要區域。

    不過——

    佔領蝦夷地並不是左路軍的戰略目標,左路軍的戰略目標是奇襲日本都城京都。

    而據那些日本武士打聽到的消息,蝦夷地離京都,可能比九州島離京都還遠,中間還有奧羽地區(本州島的東北部,就是從東京往上的那一塊)所阻隔。

    韓世忠等人反覆研究地圖,不知該怎麼辦是好?

    最後,韓世忠一咬牙,決定水陸並進繼續向京都推進。

    韓世忠是這麼跟左路軍的一眾將領和文官說的:「此戰,並非咱們左路軍一軍之戰,還有右路軍和中路軍,另外還有遼東的二三十萬大軍,咱們南下,勢必要打日本一個措手不及,日本也勢必要調大軍回來阻擊咱們,那樣一來,右路軍的壓力必將大減,說不定就能破開日軍南邊的防禦,進而取得此戰的最終勝利。」

    韓世忠說服了眾人,然後韓世忠留下了一營人馬清理蝦夷地的殘軍,率領剩餘大軍南下攻打奧羽地區。

    數日後,左路軍便在出羽國登陸。

    此時的奧羽地區,也是由大和朝廷征服之前的舊土著割據自治,類似於後世的殖民地。

    在文明程度上,奧羽地區比蝦夷地強點,但也強得很有限。

    左路軍在這裏完全領略到了原始社會的「淳樸風情」,地廣人稀、刀耕火種、野獸出沒,連一座稍微像樣的城市都找不出來,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還不如崛起前的女真人。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日本文明的誕生都已經是公元二世紀的事了。

    而大和朝廷的雛形更是直到六世紀才形成,平安時代則開始於九世紀。

    因此,哪怕有中原天朝大力輸入中原文化,想要日本人這麼快就從一個個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坐火箭直接進入統一的封建國家階段,也實在是有點兒強人所難。

    (想像一下,夏朝的中國大致上應該是一副什麼模樣,就不會覺得平安時代的日本社會發展遲緩了。)

    更何況,雖然國家尚未真正統一,但統治日本的貴族公卿們卻已經早早地腐朽了。

    他們放着開疆拓土、富國強兵的重任不管,一門心思地寄情山水,燒香拜佛,吟誦詩歌,鑽研書法,陶冶情操。

    更絕的是,這時的公卿貴族們,還把全日本的其餘地方一律視為「鄉下」,甚至是視為「鬼地」,認為去那些地方轉一轉都會沾染上晦氣,恨不得一輩子都縮在風景秀美、佛寺林立的京都城裏不肯出來。

    偶爾有幾個離京的傢伙,多半不是因為流放就是因為貶謫,或者是出奔躲避****——走的人和送的人都是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還要留下遺書,並且一到了地頭就天天盼着儘快回來。

    因此,此時的日本,是一個上下完全脫節的畸形社會。

    此時的日本,唯一的文明城市就是京都,其餘地方都是邊窮地區。

    而日後那座繁華大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在現在的日本人的觀念之中,就跟我們後世中國人印象里的大西北差不多。

    在那裏崛起的幾家武士名門,最早其實都是京都公卿們打發過去鞏固邊疆的生產建設兵團。

    這些可憐的武士,必須一邊辛苦地抵禦分裂主義恐怖分子(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蝦夷人之類)的襲擊,一邊還要開墾土地種水稻自給自足,條件極為艱難。

    至於被派到那裏擔任國司之類職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的援助大西北的幹部。

    當然,因為奧羽地區已經開始和大和族人之間搞民族融合和同化,而且這裏是日本的邊疆,這裏原本其實是還有十餘萬日本武士的。

    只不過,前段時間,右路軍攻佔了九州島,而且正在向周防、長門和四國島發起猛攻,令奧羽地區的武士南下到陸奧國,隨時準備支援南面的戰鬥。

    也正是因為如此,左路軍才能輕而易舉的進入出羽國。

    左路軍很快就佔領了出羽國的幾個要地,然後繼續南下陸奧國。

    諸能帶領本部船隊回來報信時,韓世忠正在尋求跟奧羽地方的武士決戰。

    因此,左路軍之後的消息,諸能也不知道,得等到右路軍跟左路軍再建立起聯繫之後,才能知曉。

    聽完諸能的匯報,蔡仍長出了一口氣!

    雖然左路軍在那場大颱風中損失了近萬兵馬,也沒有完成之前制定的作戰計劃,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聯繫上了,而且主力並未有太大的傷亡,並且還在積極作戰當中。

    這就是不幸中的大幸。

    左路軍上下也知道,他們此戰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失誤,如果蔡仍追究起來,他們絕難逃一個「貽誤戰機」的罪名。

    所以,韓世忠、李寶等人一合計,便給蔡仍送來了一百名日本美女「賄賂」蔡仍。

    …

    右路軍打到周防和長門之後,因為地形對日軍太有利了,右路軍和日軍暫時膠着起來無法再前進。

    至於左路軍,始終杳無音訊。

    直到十一月末,蔡仍終於得到已經杳無音訊了一個多月的左路軍的消息。

    只不過,這消息並不是由飛奴傳回來的,而是由兩棲軍一個名叫「諸能」的指揮使送回來的。

    原來——

    左路軍最初行進的非常順利。

    可就在左路軍快要靠岸的時候,突然颳起了一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巨型颱風。

    那場颱風不僅摧毀了兩棲軍近百艘大船,還讓兩棲軍迷失了方向。

    當時,被摧毀的近百艘大船中,就有承載着通訊部的幾艘大船,左路軍的通訊系統因此幾乎完全被摧毀。

    面對這種出師不利的情況,有人建議韓世忠和李寶撤回去,然後再從長再議。

    可韓世忠不同意,他對眾人說:「現在往前和往後一樣找不到路,而王上說日本像一條長長的帶子豎立在東方,因此咱們只要往東方行進,總能到達日本。」

    李寶仔細考慮過後,支持韓世忠的想法。

    最終,左路軍就在迷路的情況下繼續向東行進。

    可能是因為方向錯了,一直行駛了十七天,左路軍才終於靠岸。

    可能否極泰來吧,在即將靠岸的時候,竟然被他們撞到了一艘本地的漁船。

    在那艘漁船上的漁民的帶領下,左路軍殺到了一片類似港口的地方,並奪下了那處地方,然後從那裏登陸。

    登陸以後,左路軍帶去的日本武士反覆跟當地人確認,才知道他們登陸的地方是蝦夷地,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

    (這個時代,北海道並不是日本的一部分,它上面住的是阿伊努族人,他們極為落後,說茹毛飲血都不為過。)

    蝦夷地被當地土著割據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勢力,他們之間又有着某種斬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見左路軍入侵他們的家園,他們很快便聯合在一些,然後組織了一支三萬多人的武裝企圖抵禦左路軍的入侵。

    那一仗,可以說是一點懸念都沒有(可以參考歐洲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戰爭)——左路軍幾乎零傷亡消滅了阿伊努族人聯軍,然後佔領了蝦夷地的幾片主要區域。

    不過——

    佔領蝦夷地並不是左路軍的戰略目標,左路軍的戰略目標是奇襲日本都城京都。

    而據那些日本武士打聽到的消息,蝦夷地離京都,可能比九州島離京都還遠,中間還有奧羽地區(本州島的東北部,就是從東京往上的那一塊)所阻隔。

    韓世忠等人反覆研究地圖,不知該怎麼辦是好?

    最後,韓世忠一咬牙,決定水陸並進繼續向京都推進。

    韓世忠是這麼跟左路軍的一眾將領和文官說的:「此戰,並非咱們左路軍一軍之戰,還有右路軍和中路軍,另外還有遼東的二三十萬大軍,咱們南下,勢必要打日本一個措手不及,日本也勢必要調大軍回來阻擊咱們,那樣一來,右路軍的壓力必將大減,說不定就能破開日軍南邊的防禦,進而取得此戰的最終勝利。」

    韓世忠說服了眾人,然後韓世忠留下了一營人馬清理蝦夷地的殘軍,率領剩餘大軍南下攻打奧羽地區。

    數日後,左路軍便在出羽國登陸。

    此時的奧羽地區,也是由大和朝廷征服之前的舊土著割據自治,類似於後世的殖民地。

    在文明程度上,奧羽地區比蝦夷地強點,但也強得很有限。

    左路軍在這裏完全領略到了原始社會的「淳樸風情」,地廣人稀、刀耕火種、野獸出沒,連一座稍微像樣的城市都找不出來,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還不如崛起前的女真人。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日本文明的誕生都已經是公元二世紀的事了。

    而大和朝廷的雛形更是直到六世紀才形成,平安時代則開始於九世紀。

    因此,哪怕有中原天朝大力輸入中原文化,想要日本人這麼快就從一個個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坐火箭直接進入統一的封建國家階段,也實在是有點兒強人所難。

    (想像一下,夏朝的中國大致上應該是一副什麼模樣,就不會覺得平安時代的日本社會發展遲緩了。)

    更何況,雖然國家尚未真正統一,但統治日本的貴族公卿們卻已經早早地腐朽了。

    他們放着開疆拓土、富國強兵的重任不管,一門心思地寄情山水,燒香拜佛,吟誦詩歌,鑽研書法,陶冶情操。

    更絕的是,這時的公卿貴族們,還把全日本的其餘地方一律視為「鄉下」,甚至是視為「鬼地」,認為去那些地方轉一轉都會沾染上晦氣,恨不得一輩子都縮在風景秀美、佛寺林立的京都城裏不肯出來。

    偶爾有幾個離京的傢伙,多半不是因為流放就是因為貶謫,或者是出奔躲避****——走的人和送的人都是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還要留下遺書,並且一到了地頭就天天盼着儘快回來。

    因此,此時的日本,是一個上下完全脫節的畸形社會。

    此時的日本,唯一的文明城市就是京都,其餘地方都是邊窮地區。

    而日後那座繁華大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在現在的日本人的觀念之中,就跟我們後世中國人印象里的大西北差不多。

    在那裏崛起的幾家武士名門,最早其實都是京都公卿們打發過去鞏固邊疆的生產建設兵團。

    這些可憐的武士,必須一邊辛苦地抵禦分裂主義恐怖分子(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蝦夷人之類)的襲擊,一邊還要開墾土地種水稻自給自足,條件極為艱難。

    至於被派到那裏擔任國司之類職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的援助大西北的幹部。

    當然,因為奧羽地區已經開始和大和族人之間搞民族融合和同化,而且這裏是日本的邊疆,這裏原本其實是還有十餘萬日本武士的。

    只不過,前段時間,右路軍攻佔了九州島,而且正在向周防、長門和四國島發起猛攻,令奧羽地區的武士南下到陸奧國,隨時準備支援南面的戰鬥。

    也正是因為如此,左路軍才能輕而易舉的進入出羽國。

    左路軍很快就佔領了出羽國的幾個要地,然後繼續南下陸奧國。

    諸能帶領本部船隊回來報信時,韓世忠正在尋求跟奧羽地方的武士決戰。

    因此,左路軍之後的消息,諸能也不知道,得等到右路軍跟左路軍再建立起聯繫之後,才能知曉。

    聽完諸能的匯報,蔡仍長出了一口氣!

    雖然左路軍在那場大颱風中損失了近萬兵馬,也沒有完成之前制定的作戰計劃,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聯繫上了,而且主力並未有太大的傷亡,並且還在積極作戰當中。

    這就是不幸中的大幸。

    左路軍上下也知道,他們此戰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失誤,如果蔡仍追究起來,他們絕難逃一個「貽誤戰機」的罪名。

    所以,韓世忠、李寶等人一合計,便給蔡仍送來了一百名日本美女「賄賂」蔡仍。

    …

    右路軍打到周防和長門之後,因為地形對日軍太有利了,右路軍和日軍暫時膠着起來無法再前進。

    至於左路軍,始終杳無音訊。

    直到十一月末,蔡仍終於得到已經杳無音訊了一個多月的左路軍的消息。

    只不過,這消息並不是由飛奴傳回來的,而是由兩棲軍一個名叫「諸能」的指揮使送回來的。

    原來——

    左路軍最初行進的非常順利。

    可就在左路軍快要靠岸的時候,突然颳起了一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巨型颱風。

    那場颱風不僅摧毀了兩棲軍近百艘大船,還讓兩棲軍迷失了方向。

    當時,被摧毀的近百艘大船中,就有承載着通訊部的幾艘大船,左路軍的通訊系統因此幾乎完全被摧毀。

    面對這種出師不利的情況,有人建議韓世忠和李寶撤回去,然後再從長再議。

    可韓世忠不同意,他對眾人說:「現在往前和往後一樣找不到路,而王上說日本像一條長長的帶子豎立在東方,因此咱們只要往東方行進,總能到達日本。」

    李寶仔細考慮過後,支持韓世忠的想法。

    最終,左路軍就在迷路的情況下繼續向東行進。

    可能是因為方向錯了,一直行駛了十七天,左路軍才終於靠岸。

    可能否極泰來吧,在即將靠岸的時候,竟然被他們撞到了一艘本地的漁船。

    在那艘漁船上的漁民的帶領下,左路軍殺到了一片類似港口的地方,並奪下了那處地方,然後從那裏登陸。

    登陸以後,左路軍帶去的日本武士反覆跟當地人確認,才知道他們登陸的地方是蝦夷地,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

    (這個時代,北海道並不是日本的一部分,它上面住的是阿伊努族人,他們極為落後,說茹毛飲血都不為過。)

    蝦夷地被當地土著割據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勢力,他們之間又有着某種斬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見左路軍入侵他們的家園,他們很快便聯合在一些,然後組織了一支三萬多人的武裝企圖抵禦左路軍的入侵。

    那一仗,可以說是一點懸念都沒有(可以參考歐洲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戰爭)——左路軍幾乎零傷亡消滅了阿伊努族人聯軍,然後佔領了蝦夷地的幾片主要區域。

    不過——

    佔領蝦夷地並不是左路軍的戰略目標,左路軍的戰略目標是奇襲日本都城京都。

    而據那些日本武士打聽到的消息,蝦夷地離京都,可能比九州島離京都還遠,中間還有奧羽地區(本州島的東北部,就是從東京往上的那一塊)所阻隔。

    韓世忠等人反覆研究地圖,不知該怎麼辦是好?

    最後,韓世忠一咬牙,決定水陸並進繼續向京都推進。

    韓世忠是這麼跟左路軍的一眾將領和文官說的:「此戰,並非咱們左路軍一軍之戰,還有右路軍和中路軍,另外還有遼東的二三十萬大軍,咱們南下,勢必要打日本一個措手不及,日本也勢必要調大軍回來阻擊咱們,那樣一來,右路軍的壓力必將大減,說不定就能破開日軍南邊的防禦,進而取得此戰的最終勝利。」

    韓世忠說服了眾人,然後韓世忠留下了一營人馬清理蝦夷地的殘軍,率領剩餘大軍南下攻打奧羽地區。

    數日後,左路軍便在出羽國登陸。

    此時的奧羽地區,也是由大和朝廷征服之前的舊土著割據自治,類似於後世的殖民地。

    在文明程度上,奧羽地區比蝦夷地強點,但也強得很有限。

    左路軍在這裏完全領略到了原始社會的「淳樸風情」,地廣人稀、刀耕火種、野獸出沒,連一座稍微像樣的城市都找不出來,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還不如崛起前的女真人。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日本文明的誕生都已經是公元二世紀的事了。

    而大和朝廷的雛形更是直到六世紀才形成,平安時代則開始於九世紀。

    因此,哪怕有中原天朝大力輸入中原文化,想要日本人這麼快就從一個個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坐火箭直接進入統一的封建國家階段,也實在是有點兒強人所難。

    (想像一下,夏朝的中國大致上應該是一副什麼模樣,就不會覺得平安時代的日本社會發展遲緩了。)

    更何況,雖然國家尚未真正統一,但統治日本的貴族公卿們卻已經早早地腐朽了。

    他們放着開疆拓土、富國強兵的重任不管,一門心思地寄情山水,燒香拜佛,吟誦詩歌,鑽研書法,陶冶情操。

    更絕的是,這時的公卿貴族們,還把全日本的其餘地方一律視為「鄉下」,甚至是視為「鬼地」,認為去那些地方轉一轉都會沾染上晦氣,恨不得一輩子都縮在風景秀美、佛寺林立的京都城裏不肯出來。

    偶爾有幾個離京的傢伙,多半不是因為流放就是因為貶謫,或者是出奔躲避****——走的人和送的人都是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還要留下遺書,並且一到了地頭就天天盼着儘快回來。

    因此,此時的日本,是一個上下完全脫節的畸形社會。

    此時的日本,唯一的文明城市就是京都,其餘地方都是邊窮地區。

    而日後那座繁華大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在現在的日本人的觀念之中,就跟我們後世中國人印象里的大西北差不多。

    在那裏崛起的幾家武士名門,最早其實都是京都公卿們打發過去鞏固邊疆的生產建設兵團。

    這些可憐的武士,必須一邊辛苦地抵禦分裂主義恐怖分子(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蝦夷人之類)的襲擊,一邊還要開墾土地種水稻自給自足,條件極為艱難。

    至於被派到那裏擔任國司之類職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的援助大西北的幹部。

    當然,因為奧羽地區已經開始和大和族人之間搞民族融合和同化,而且這裏是日本的邊疆,這裏原本其實是還有十餘萬日本武士的。

    只不過,前段時間,右路軍攻佔了九州島,而且正在向周防、長門和四國島發起猛攻,令奧羽地區的武士南下到陸奧國,隨時準備支援南面的戰鬥。

    也正是因為如此,左路軍才能輕而易舉的進入出羽國。

    左路軍很快就佔領了出羽國的幾個要地,然後繼續南下陸奧國。

    諸能帶領本部船隊回來報信時,韓世忠正在尋求跟奧羽地方的武士決戰。

    因此,左路軍之後的消息,諸能也不知道,得等到右路軍跟左路軍再建立起聯繫之後,才能知曉。

    聽完諸能的匯報,蔡仍長出了一口氣!

    雖然左路軍在那場大颱風中損失了近萬兵馬,也沒有完成之前制定的作戰計劃,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聯繫上了,而且主力並未有太大的傷亡,並且還在積極作戰當中。

    這就是不幸中的大幸。

    左路軍上下也知道,他們此戰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失誤,如果蔡仍追究起來,他們絕難逃一個「貽誤戰機」的罪名。

    所以,韓世忠、李寶等人一合計,便給蔡仍送來了一百名日本美女「賄賂」蔡仍。

    …

    右路軍打到周防和長門之後,因為地形對日軍太有利了,右路軍和日軍暫時膠着起來無法再前進。

    至於左路軍,始終杳無音訊。

    直到十一月末,蔡仍終於得到已經杳無音訊了一個多月的左路軍的消息。

    只不過,這消息並不是由飛奴傳回來的,而是由兩棲軍一個名叫「諸能」的指揮使送回來的。

    原來——

    左路軍最初行進的非常順利。

    可就在左路軍快要靠岸的時候,突然颳起了一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巨型颱風。

    那場颱風不僅摧毀了兩棲軍近百艘大船,還讓兩棲軍迷失了方向。

    當時,被摧毀的近百艘大船中,就有承載着通訊部的幾艘大船,左路軍的通訊系統因此幾乎完全被摧毀。

    面對這種出師不利的情況,有人建議韓世忠和李寶撤回去,然後再從長再議。

    可韓世忠不同意,他對眾人說:「現在往前和往後一樣找不到路,而王上說日本像一條長長的帶子豎立在東方,因此咱們只要往東方行進,總能到達日本。」

    李寶仔細考慮過後,支持韓世忠的想法。

    最終,左路軍就在迷路的情況下繼續向東行進。

    可能是因為方向錯了,一直行駛了十七天,左路軍才終於靠岸。

    可能否極泰來吧,在即將靠岸的時候,竟然被他們撞到了一艘本地的漁船。

    在那艘漁船上的漁民的帶領下,左路軍殺到了一片類似港口的地方,並奪下了那處地方,然後從那裏登陸。

    登陸以後,左路軍帶去的日本武士反覆跟當地人確認,才知道他們登陸的地方是蝦夷地,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

    (這個時代,北海道並不是日本的一部分,它上面住的是阿伊努族人,他們極為落後,說茹毛飲血都不為過。)

    蝦夷地被當地土著割據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勢力,他們之間又有着某種斬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見左路軍入侵他們的家園,他們很快便聯合在一些,然後組織了一支三萬多人的武裝企圖抵禦左路軍的入侵。

    那一仗,可以說是一點懸念都沒有(可以參考歐洲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戰爭)——左路軍幾乎零傷亡消滅了阿伊努族人聯軍,然後佔領了蝦夷地的幾片主要區域。

    不過——

    佔領蝦夷地並不是左路軍的戰略目標,左路軍的戰略目標是奇襲日本都城京都。

    而據那些日本武士打聽到的消息,蝦夷地離京都,可能比九州島離京都還遠,中間還有奧羽地區(本州島的東北部,就是從東京往上的那一塊)所阻隔。

    韓世忠等人反覆研究地圖,不知該怎麼辦是好?

    最後,韓世忠一咬牙,決定水陸並進繼續向京都推進。

    韓世忠是這麼跟左路軍的一眾將領和文官說的:「此戰,並非咱們左路軍一軍之戰,還有右路軍和中路軍,另外還有遼東的二三十萬大軍,咱們南下,勢必要打日本一個措手不及,日本也勢必要調大軍回來阻擊咱們,那樣一來,右路軍的壓力必將大減,說不定就能破開日軍南邊的防禦,進而取得此戰的最終勝利。」

    韓世忠說服了眾人,然後韓世忠留下了一營人馬清理蝦夷地的殘軍,率領剩餘大軍南下攻打奧羽地區。

    數日後,左路軍便在出羽國登陸。

    此時的奧羽地區,也是由大和朝廷征服之前的舊土著割據自治,類似於後世的殖民地。

    在文明程度上,奧羽地區比蝦夷地強點,但也強得很有限。

    左路軍在這裏完全領略到了原始社會的「淳樸風情」,地廣人稀、刀耕火種、野獸出沒,連一座稍微像樣的城市都找不出來,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還不如崛起前的女真人。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日本文明的誕生都已經是公元二世紀的事了。

    而大和朝廷的雛形更是直到六世紀才形成,平安時代則開始於九世紀。

    因此,哪怕有中原天朝大力輸入中原文化,想要日本人這麼快就從一個個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坐火箭直接進入統一的封建國家階段,也實在是有點兒強人所難。

    (想像一下,夏朝的中國大致上應該是一副什麼模樣,就不會覺得平安時代的日本社會發展遲緩了。)

    更何況,雖然國家尚未真正統一,但統治日本的貴族公卿們卻已經早早地腐朽了。

    他們放着開疆拓土、富國強兵的重任不管,一門心思地寄情山水,燒香拜佛,吟誦詩歌,鑽研書法,陶冶情操。

    更絕的是,這時的公卿貴族們,還把全日本的其餘地方一律視為「鄉下」,甚至是視為「鬼地」,認為去那些地方轉一轉都會沾染上晦氣,恨不得一輩子都縮在風景秀美、佛寺林立的京都城裏不肯出來。

    偶爾有幾個離京的傢伙,多半不是因為流放就是因為貶謫,或者是出奔躲避****——走的人和送的人都是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還要留下遺書,並且一到了地頭就天天盼着儘快回來。

    因此,此時的日本,是一個上下完全脫節的畸形社會。

    此時的日本,唯一的文明城市就是京都,其餘地方都是邊窮地區。

    而日後那座繁華大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在現在的日本人的觀念之中,就跟我們後世中國人印象里的大西北差不多。

    在那裏崛起的幾家武士名門,最早其實都是京都公卿們打發過去鞏固邊疆的生產建設兵團。

    這些可憐的武士,必須一邊辛苦地抵禦分裂主義恐怖分子(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蝦夷人之類)的襲擊,一邊還要開墾土地種水稻自給自足,條件極為艱難。

    至於被派到那裏擔任國司之類職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的援助大西北的幹部。

    當然,因為奧羽地區已經開始和大和族人之間搞民族融合和同化,而且這裏是日本的邊疆,這裏原本其實是還有十餘萬日本武士的。

    只不過,前段時間,右路軍攻佔了九州島,而且正在向周防、長門和四國島發起猛攻,令奧羽地區的武士南下到陸奧國,隨時準備支援南面的戰鬥。

    也正是因為如此,左路軍才能輕而易舉的進入出羽國。

    左路軍很快就佔領了出羽國的幾個要地,然後繼續南下陸奧國。

    諸能帶領本部船隊回來報信時,韓世忠正在尋求跟奧羽地方的武士決戰。

    因此,左路軍之後的消息,諸能也不知道,得等到右路軍跟左路軍再建立起聯繫之後,才能知曉。

    聽完諸能的匯報,蔡仍長出了一口氣!

    雖然左路軍在那場大颱風中損失了近萬兵馬,也沒有完成之前制定的作戰計劃,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聯繫上了,而且主力並未有太大的傷亡,並且還在積極作戰當中。

    這就是不幸中的大幸。

    左路軍上下也知道,他們此戰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失誤,如果蔡仍追究起來,他們絕難逃一個「貽誤戰機」的罪名。

    所以,韓世忠、李寶等人一合計,便給蔡仍送來了一百名日本美女「賄賂」蔡仍。

    測試廣告2



第三百四十三章 日本美女  
相關:  我在仙門修地球  桃源醫聖  仙俠版水滸  重生之大娛樂帝國  水滸逐鹿傳  重生始於1992  原來我的女徒弟都是大魔頭    入贅王婿  諸天苟仙  猛男誕生記羅軍  我只想安靜的畫漫畫  仙天歸  

更新推薦: 蓋世人王 星界蟻族 國民神醫 星辰之主 模擬修仙傳 大魏芳華 木葉:從解開籠中鳥開始! 武夫 大荒劍帝 一劍絕世 全軍列陣 將軍好兇猛

搜"大宋梟途"
360搜"大宋梟途"
語言選擇